惱人的“疑病癥”
最近在門診上接診了一位患者王阿姨,她今年53歲,半年前開始總感覺胃里不舒服,惡心、反酸、疼痛,就反復去醫(yī)院檢查,看了西醫(yī),又去看中醫(yī),總之,去了很多醫(yī)院,看了內科、外科、中醫(yī)科等,找了很多專家,做了透視、胃鏡等檢查,但卻沒查不出明顯的病變,越查不出問題她就越緊張、害怕,不相信醫(yī)生說的話,感覺自己患了嚴重的疾病。折騰了好幾個月,花了不少的錢,最后大夫建議她到心理科就診。經過綜合檢查、評估,確認王阿姨的這個病其實就是疑病癥。
疑病癥患者主要表現為過于擔心自己的身體健康:患者常常因認為自己罹患了某種疾病,而感到苦惱。但是患者所認為的疾病嚴重程度與自身實際的健康情況不符。例如,當患者出現頭痛癥狀時,他會更關心是否因為得了“腫瘤”而造成頭痛。過度就醫(yī):患者會四處求醫(yī),做各項檢查,以尋找自己患病的依據。即使檢查結果正常,醫(yī)生對患者反復進行解釋,患者仍否認檢查結果,堅信自己患有嚴重疾病。有的患者甚至要求做各種手術,但是術后癥狀依舊存在。疑病癥患者認為,自己沒有受到認真對待,常常不斷更換醫(yī)生,并且會拒絕轉診到精神科接受治療。
什么樣的人容易患疑病癥呢?
1、多為疑病型人格,即過分關注軀體產生的感覺,常常有異常的感覺。堅守養(yǎng)身之道,過分注意自身健康,對醫(yī)藥知識感興趣,但是往往是淺淺的了解。同時性格可能易怒、易焦慮 。
2、不良認知模式:有的人固執(zhí)的過分關注不好的事情,比如身體的不適、生活中的不好的事件(不良認知模式)。導致對軀體感覺的敏感性增加,而產生各種疑病癥狀。
3、社會家庭支持差:社會支持利用度低、生活質量低的人,容易患疑病癥。在家受到虐待的兒童及青少年人群,比其他人群更易發(fā)生疑病癥。
4、心理因素:不善于或不愿主動表達內心的情感,長時間壓抑后可能引發(fā)疑病癥。
綜上所述,如果發(fā)現自己身邊有這樣的朋友出現要建議她及時到正規(guī)醫(yī)院的心理科或者精神科就診,如果不治療可能會影響患者正常的生活、家庭、社交、工作,及生活質量。
(徐曉靜)
- 上一篇:面對新生入園 家長該如何緩解焦慮
- 下一篇:調整心態(tài) 厚積薄發(fā)